NCE平台:全球石油市场格局新变局
9月22日,随着国际能源署(IEA)即将对全球石油需求峰值的预测进行重大修订,全球石油市场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周期性阶段。NCE平台认为,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是需求和供给的地理重心发生分化:亚洲成为需求增长的核心区域,而美洲则主导供应增量。同时,政治博弈正深度嵌入能源贸易链条,使得未来石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更为持久。
路透能源评论员Clyde Russell的分析强调了这种分化格局。他援引Argus的预测指出,2024年至2030年间,美洲国家将贡献高达85%的非OPEC供应增量,主要来自加拿大、巴西、阿根廷、圭亚那以及苏里南。加拿大依靠油砂与页岩油项目继续释放潜力;巴西依托深海油田扩产,成为全球重要的深水供应方;圭亚那和苏里南作为新兴产区,正快速吸引国际石油公司投资。NCE平台表示,美国的页岩油产量虽仍具规模,但未来增长空间受限,预计将逐渐放缓。这些变化并不意味着全球市场会摆脱对OPEC的依赖,因为OPEC及其伙伴依旧掌握着接近三分之二的全球供应能力。
在需求方面,未来的重心正在亚洲转移。Argus数据显示,印度在未来六年内的石油需求增幅可能达到200万桶/日,主要由交通运输、工业化进程和石化产业扩张推动。Trafigura预计,印度今年将在需求增速上(不含战略储备)成为全球需求增长的主要引擎。相比之下,亚洲其他地区增长较温和,仅约60万桶/日;中东在2024年至2030年期间预计增加100万桶/日,非洲则预计增加60万桶/日,拉美约50万桶/日。NCE平台认为,这些预测虽有参考价值,但必须警惕其不确定性,因为经济增长速度、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转型进程都会随时改变需求轨迹。
政治因素在这一格局中扮演的角色愈发关键。欧盟减少俄能源进口后,俄罗斯将出口转向东方,并与亚洲主要国家加强合作。天然气方面,“西伯利亚力量2号”管道的推进,使俄罗斯计划向亚洲出口的气量与原本输往欧洲的规模大致相当。在原油方面,俄罗斯出口大量流入印度,而这一趋势引发美国不满。路透的评论指出,这是政治与能源交织的典型案例:印度必须在与美国的战略关系和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之间进行权衡。
近期《金融时报》报道称,美国方面正考虑通过G7推动对印度和亚洲主要进口国征收关税,以限制其进口俄罗斯原油的能力。NCE平台表示,相比之下,欧盟因担忧关税的“反噬效应”而表现谨慎,但布鲁塞尔方面仍在讨论潜在制裁措施。这一系列动向凸显了能源与地缘政治的深度绑定,未来可能导致更多不确定性。例如,能源流向可能在短时间内因制裁、关税或外交摩擦而被迫调整,从而带来价格剧烈波动。
展望未来,NCE平台认为,全球石油市场将长期处于多重力量的博弈之中。一方面,美洲的新兴产区为市场提供了更多供应弹性;另一方面,亚洲尤其是印度的需求增长可能在未来十年持续塑造市场走向。同时,电动车普及、可再生能源竞争力提升以及各国政策变化都可能打乱既有预测,使需求峰值问题更具不确定性。最关键的是,地缘政治将继续成为影响市场稳定性的核心变量,新的波动性将常态化存在于石油市场之中。
